校园学问建设势在必行,那么它有哪些重要意义呢?
一、确立正确的学问价值观。学校精神学问在本质上是用学问唤醒和高扬学生的生命意识,它所关注的是学生真正的精神生活和内心世界。精神学问的核心是价值观,但价值观并不是精神学问的全部,学校如果片面强调精神学问的伦理道德规范作用,忽视精神学问的其他方面,那么精神学问建设是难以取得好的成效的。
二、改变精神学问建设单一的路径。学校精神学问的建设,除了开展一些能真正满足学生精神生活需要的一些文体活动外,还应着力在课堂里,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、生生关系,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与科学的教学方式,来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。
三、关注和丰富学生的体验。校园精神学问建设,首先要关注并丰富学生的精神体验。精神上的美好、体验上的丰富,还有赖于不同生命主体之间的对话和交流。教师应以“平等中的首席”的身份与学生对话、交流,走进他们的精神世界,给学生更多的理解,给学生更多的自由表达心声的机会。
四、生活世界的回归。生活的世界不仅仅只存在于学校之外的生活世界,如果教学能紧密联系生活和学生的精神需求,学生在紧密联系生活的课程中,能够以精神主体的地位出现于教育过程,他们的生命体验和精神活动、他们对于生活的喜怒哀乐都将成为学校学问生活的中心,那么学生也同样可以实现生活世界的回归和寻回失落的精神家
五、加强学问陶冶。教育的本质是学问陶冶。 “学问陶冶”的观点确立了学校学问建设新的范式,即把陶冶看作精神学问建设的基本途径。教育过程中不应停留于常识的传递,应着力发掘常识的学问陶冶价值;常识的传授,应该伴有学生体验的不断生成;应与学生的心理发展紧密协调,使学生产生精神上的共鸣,从而发挥学问陶冶功能。